周义朋:红柳耀戈壁
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2018-09-10
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巡礼
茫茫戈壁
红柳一株
没有伟岸的身躯
只有执着的根蒂
你用顽强的信念
托起明天的太阳
荒漠坚守十余载
突破道道科技关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红柳耀戈壁,家国大情怀!
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周义朋
红柳耀戈壁
他扎根新疆戈壁深处,十余载潜心钻研,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唯一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铀矿地浸系统,为国家创造效益千万元;他在万里之遥的荒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长年忍受着在外对家人的思念,却依然为铀矿采冶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默默坚守;他虽然是江西高校的青年教师,但在祖国边陲的铀矿山却是个小有名气的“腕儿”,同行相见都会竖起敬佩的大拇指……他就是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周义朋。
2004年9月,周义朋开始攻读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3月,尚在读研究生的他,凭借着勤奋与刻苦,参与了学校承担的第一个地浸采铀核能开发项目科研工作。从此,周义朋结下了12年的地浸之缘和新疆之缘。
为了研发绿色高效铀矿采冶技术和工艺,周义朋先后从毗邻罗布泊的吐鲁番戈壁到伊犁腹地的乌孙山下开展核能开发研究。十多年来,他曾常年在寸草不生、沙暴肆虐、冬季泼水成冰、夏季流金铄石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工作,住过野外的简易铁皮寝车,面临过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考验。
为保证试验的正常连续运行,他经常一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有时忙到凌晨三四点,连饭都顾不上吃。正是这份执着和坚守,周义朋先后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等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他放弃了所有的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一年才回一次家,每年回家和我们团聚不过七八天。特别是2010年除夕,在万家团圆的时候,他还在冰天雪地的野外现场,为修复坍塌的实验支架忙到天黑。”说到丈夫,周义朋的妻子满是心疼与不舍。但是周义朋不后悔:“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是我的责任,必须做好。”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邹璋敏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